榆林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实验校项目专家入校指导活动专题报道(七)--走进绥师附小

[云平台动态] 2023年04月18日

为了响应榆林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实验校工作,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培养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教师,实现精细化教学,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智慧”型课堂教学新模式。2023年4月14日,绥师附小举办榆林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联研活动。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延凌云、人工智能项目组专家张斌礼、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琦入校指导。

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延凌云进行开幕致辞。延主任在致辞中希望老师们通过本次联研活动加强人工智能的专业提升,培养骨干教师队伍,为开创全市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延凌云


张斌礼老师介绍本次活动议程安排


接着陕西省教学能手李娜老师作常态课展示。她授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0课《 蜘蛛开店》。李老师整堂课设计新颖,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蜘蛛开店的原因到整体感知全文,了解开店的经过,再重点学习梳理蜘蛛开店的过程,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学会讲故事、编故事,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进行第二节研究课课例展示是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名师李霞老师,她授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短诗三首》。李老师的整堂课能紧扣核心素养,设计学习活动,利用学习活动助推教学过程。课堂中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诗情,经过有梯度、有层次的研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想象,读出感情,发现现代诗的特点。习得方法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达成学法迁移,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并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语言鼓励、评价表格、成果展示等,结合自评、生生评、教师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两节精彩的课例展示结束后,两位老师对自己所授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等进行了反思。参加教研的老师们进行了集体研讨,针对两节课的得与失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共同提升。随后,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琦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而细致的专业点评。她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能联系生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可取之处,接着分别对两位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建议。李琦老师指出,教学过程需要勇于实践,紧靠新课改理念,逐步推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场景,做到了精准把脉,有质提升。



研讨交流的老师们



下午,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琦老师作了题为《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她站在专业的高度,讲述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单元整合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实现了学科育人的价值。




最后,绥师附小副校长王娟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讲话。她讲到,本次活动聚焦课堂教学,强化了课前团队常态化的研磨,重视课堂观察反思。期望与会老师,通过参与听课、评课、研讨交流和专题讲座,借助本次教研活动的东风,进一步反思、改进、提升,努力推动学校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程改革朝纵深处发展。


绥师附小将以此为契机,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创新,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与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合。相信老师们在今后教学活动中,一定会在课堂中注重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加强新课标理念下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